财联社4月28日讯(记者 沈娇娇)“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九期于近日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圆满举办。嘉宾围绕“S基金赋能股权投资新生态”这一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孚腾资本总经理费飞在会上分享了对S基金的行业洞察及实践经验,提出S基金作为私募股权市场重要的流动性工具,正通过创新交易模式破解退出难题,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动能。
S基金破解退出难题 流动性助力生态优化
费飞首先指出,S基金作为特殊母基金,通过受让LP份额、底层资产包及基金接续重组三类交易模式实现私募基金份额的市场化流转。当前人民币基金正面临集中退出压力,叠加IPO渠道收窄,投资人对于DPI(投入资本分红率)提出更高的要求,S基金成为解决私募股权市场流动性难题的重要工具。
他认为,与传统私募基金相比,S基金具备四大核心优势。
一是降低投资风险,S基金进入市场是基于已确定的底层资产组合,避免传统私募“盲池”投资的不确定性;
二是缩短回款周期,根据市场的统计数据,S基金平均回款DPI到1大概是6-7年左右,而PE基金大概在7-8年左右,母基金在11年左右。上海引领接力S基金运行两年半已实现十余次分配;
三是即时账面浮盈,国内S份额交易多以6-7折折价转让,投资当年即可实现15%-20%浮盈,契合地方国资及上市公司短期财务优化需求;
四是收益稳健性突出,标的资产透明化叠加价格谈判空间,兼顾风险控制与超额收益可能。
在费飞看来,在股权投资生态中,S基金扮演 “双向赋能” 角色:一方面为LP 提供灵活退出渠道,缓解地方引导基金再投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接续重组等方式,帮助科创企业摆脱短期退出压力,获得长期资本支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以后,国内S基金市场的交易数量和交易规模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尽管 2023年受IPO环境波动影响,但其作为退出补充渠道的价值愈发凸显。
政策红利与挑战并存 三大案例彰显S基金多元价值实践
谈及行业发展,费飞认为当前S基金处于政策红利期,国办1号文(《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及上海、北京等地推出份额转让试点政策为S交易提供了制度支撑,为市场注入了信心。然而,国内S基金仍面临估值分歧、国资审批流程复杂、GP主导能力待提升等挑战。他特别指出,2019年后本土机构加速入局,目前活跃管理人近30家,交易集中于5-8年期基金,2015-2016年设立的基金成为交易主力。
此外,费飞介绍了上海引领接力S基金的相关情况。该基金是上海国投和浦东新区政府共同合作的上海第一只国资背景的S基金,目前已投资了十多个标的。他结合实操经验,对其中三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分享。
第一个案例是2023年受让某头部医疗基金实缴份额,聚焦IVD、CRO领域,依托NAV 折扣定价,伴随百利天恒等项目的上市,实现了优质资产接力增值。
第二个案例是以1块钱成本承接某国资半导体装备材料基金的未实缴份额,助力解决出资缺口,并落地苏州珂玛、华海诚科等半导体材料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已实现上市,DPI表现优异。
第三个案例是作为LP出资95%,与GP合作设立了7250万元集成电路产业接续基金,帮助原GP旗下三大头部项目获得资金支持。通过持续赋能,基金底层项目目前发展良好。
这些案例印证了S基金的多元价值,既可为市场化主体提供流动性解决方案,也能助力国资体系盘活存量资产,同时为硬科技领域项目创造长期培育空间。